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改變社會還是改變觀點?

有朋友論述:「敘事治療:社會改變,才會真正幫助每個人放下緊皺的眉頭。」 針對這論述我的回應如下: 首先論述:社會改變,要變成什麼樣子?要依照哪種標準?左派(自由、開放)還是右派(保守、極權、制度)? 左右派各有優缺點,且所有的事物並不是非黑即白,是類似彩色光譜。 一個團體,需要左右派都有,且能共同相互合作,就是較優的團體,能制定出較優的制度。 在不同的人事物上,需要在極左極右中,取到一個適當,妥協的定位。 舉兩個台灣的實際案例: 馬路設置紅綠燈,是一種保守與有制度的做法;你能想像十字路口,完全自由開放,由人們憑自由意志來運作會發生什麼事嗎? 言論、文字的發表目前是相對自由、開放的;你能想像因發表言論、文字,而入獄甚至消失的時代嗎? 敘事治療提到的改變,比較偏向標準(價值、觀點)的改變,從單一的主流強勢標準,轉變成多元在地的標準(價值、觀點)。 敘事治療的觀點步是要去除掉「標準」而是提出一種聲音:可不可以不要用單一標準來度量所有的人?有沒有機會尊重人的差異,讓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讓「不同」僅僅只是「不同」,而非自動化地把「不同」變成「病態」—引述自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p42 所以,我認為從單一主流觀點,改變成多元在地觀點,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獨特的美! 分享兩則多芬廣告:美不只一種 最後介紹帶領我進入敘事治療的書,實例、論述兼具,感性、理性交織。 圖書館電子書借閱 生命, 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

不同視角—第三林班界/第六林班界

  從前從前,王子與公主去溪頭玩,度過了愉快的一天。下山時,王子走在前,公主望著路旁的石柱,念著:「第三林班界」。 王子回頭看石柱,寫著「第六林班界」,心裡碎念:公主講啥屁話,眼花了嗎?六怎麼看成三? 所以,王子往回走,氣噗噗地要與公主「非暴力」溝通,指著石柱,發現的確是「第三林班界」! 於是,王子與公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Everything we hear is an opinion, not a fact.  Everything we see is a perspective, not the truth. 我們聽到的一切,只是觀點,而不是事實。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一個視角,而不是事實。 —Marcus Aurel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