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ChatGPT聊什麼是幸福? (What is happiness?)

 Q:什麼是幸福?

ChatGPT:

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通常用來描述人們感到快樂、滿足和滿意的狀態。它可以是短暫的、情感上的體驗,也可以是長期的、基於個人價值觀和生活經驗的狀態。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幸福的含義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可能認為物質財富和事業成功是幸福的關鍵,而其他人可能更看重人際關係、健康、自我實現或其他價值。幸福的定義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標準和追求方式。

Q:幸福與快樂的差異是?

ChatGPT:

幸福和快樂都是積極的情感狀態,但它們有一些重要的差異。

快樂通常是一種短暫、情感上的體驗,來自於某種令人愉悅的事情,例如聽到一首好聽的歌、和朋友聚會等。它通常是暫時性的,並且需要不斷的刺激才能維持。

相比之下,幸福是一種更為持久的狀態,不是來自於瞬間的快感,而是來自於人們對自己生活的整體滿意度和達成目標的感覺。它是一種更加穩定的情感狀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另外,快樂通常是來自於外部因素的刺激,而幸福則是基於個人內在的價值觀和生活經驗。幸福和快樂都是重要的情感體驗,但幸福更加深遠和有意義,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實現更長期和更具體的目標,並在生活中更積極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Q:幸福與人生意義間是否有關連呢?

ChatGPT:

是的,幸福和人生意義之間有關聯。幸福通常被描述為一種主觀感受,是人們在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時所獲得的感覺。而人生意義則涉及對於自己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和目的的認知和理解。

研究表明,當人們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有意義和目的時,他們更有可能感到幸福和滿足。這種感覺來自於對於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於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的實現有積極的追求。

因此,幸福和人生意義可以相互促進,並且在追求這些目標時彼此支持。當人們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和目的時,他們更有可能感到幸福和滿足,同時,當人們感到幸福時,他們更有能力去追求和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和目的。

Q:慾望與幸福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呢?

ChatGPT:

慾望和幸福之間有一定的關聯,但這種關係往往是複雜的,因為慾望的滿足並不能保證幸福的實現。

一方面,慾望通常是人們追求幸福的動力之一,因為慾望激發人們去追求他們所渴望的事物,例如物質財富、社會地位、人際關係等等。當人們實現了他們的慾望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快樂和滿足,進而增加他們的幸福感。

然而,慾望也可能成為幸福的障礙,因為過分的慾望往往會讓人們感到焦慮、不滿和挫折感。如果人們無法實現他們的慾望,或者當他們實現了慾望卻發現它們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和沮喪。

因此,要實現真正的幸福,人們需要學會控制他們的慾望,尋找那些真正重要且具有意義的事物,如與親朋好友的關係、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等等。此外,人們也需要學會欣賞當下,享受當下的美好,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提高他們的幸福感。

Q:如果要看有關幸福的書,你推薦那幾本呢?

ChatGPT:

以下是一些關於幸福的書籍,它們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和觀點,你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備註:因翻譯差異,我會備註中文書名)

  1. 《幸福心理學》(The How of Happiness)——索妮亞·林巴斯基(Sonja Lyubomirsky)
    這本書由一位著名的幸福心理學家所撰寫,介紹了幸福的科學和方法。它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練習,幫助人們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中文書: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快樂也可以被管理,正向心理學權威讓你生活更快樂的十二個提案(修訂版)


  2. 《幸福的習慣》(The Happiness Advantage)——肖恩·艾克(Shawn Achor)
    這本書探討了幸福和成功之間的關聯,提供了一些簡單但有效的策略和技巧,幫助人們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和生產力。

  3. 《幸福的構成》(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馬修·瑞奇(Matthieu Ricard)
    這本書由一位西藏佛教僧侶所撰寫,介紹了幸福的本質和實現方法。它通過佛教的角度,探討了幸福的深層意義,並提供了一些簡單但強大的練習,幫助人們實現真正的幸福。

  4. 《幸福:哲學的追尋》(Happines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丹尼爾·海因曼(Daniel M. Haybron)
    這本書是一本簡短的導論,介紹了幸福的哲學和心理學觀點。它涵蓋了幸福的多個方面,包括情感、認知、倫理等等。

  5. 《幸福的誕生》(The Birth of Pleasure)——卡洛斯·佩雷斯(Carolyn Korsmeyer)
    這本書從美學的角度探討了幸福的本質,並探討了美感、享樂和快樂之間的關係。它提供了一些深入的洞察和思考,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實現幸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觀世音菩薩發願偈/大悲咒 齊豫—聽見003

 今早請Google Nest Mini(智慧音箱) 播放音樂,它播了這首,我非常喜愛的《觀世音菩薩發願偈》,這次聽,多了一層不同的體會。刀山、火湯、地獄、餓鬼、修羅、畜生不在外,而是在我內心阿,是我的陰暗面。當我與它同在,真誠地接納這就是我的一部份,突然間,就會得到平靜、解脫、大智慧。 齐豫演唱的好听佛歌《观音菩萨发愿偈》_哔哩哔哩_bilibili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相關閱讀: 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你就是世界》克里希那穆提90篇經典對話錄

Even When I’m Not(from The Wild Robot)—Maren Morris/即使我不在(荒野機器人)|聽見022

Even When I’m Not/即使我不在 我將永遠活在你心裡 I'm gonna live forever in you 只要天空和海洋是藍色的 Long as the sky and oceans are blue 我會永遠愛你,永遠不會停止 I'll always love you, and I'll never stop 我會一直在那裡,即使我不在 I'll always be there, even when I'm not 我知道世界會變成一個孤獨的地方 I know the world can turn into a lonely place 可以傷你的心,畫你臉上的淚珠 Can break your heart and paint the teardrops on your face 我可能不在你身邊,但我不會走遠 I might not be beside you, but I won't be far 我會像北方的星星一樣注視著你 I'll be lookin' over you like Northern stars 夜晚你的思緒像沙漠的風一樣盤旋 On nights your mind is spiralin' like desert winds 你想要走的路不是曾經走過的路 The way you wanna go is not the way you've been 親愛的,不要害怕轉彎處的一切 Darling, don't be scared of what's around the bend 不,當你感到孤獨時,我希望你永遠不會忘記,哦 No, when you feel alone, I hope you never forget, oh 我將永遠活在你心裡 I'm gonna live forever in you 只要天空和海洋是藍色的 Long as the sky and oceans are blue 我會永遠愛你,我永遠不會停止 I'll always love you, and I'll never stop 我會一直在那裡,即使我不在 I'll always be there, ev...

現象學看敘事治療的假設 | 牧津

學習敘事治療讓我進入了現象學的哲學領域。本來經由薩提爾的對話夥伴推薦之下,讀完了錦敦寫的《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剛開始認為敘事治療的提問和薩提爾對話似乎有相通之處,應該可以拿來交互運用以增加對話提問的豐富性。後來夥伴組團參加桃園張老師舉辦的素菲老師的敘事治療基礎班,特別是聽從家人隨口的一句話:「素菲的敘事治療你應該很適合」就開始了完整的敘事治療學習之旅。但也發現敘事治療其實和薩提爾對話很不一樣,雖然有些提問的句子看起來一樣,但是骨子裡的哲學觀念卻完全不同,因為前者是立足於後現代及後結構的現象學和社會建構論,和薩提爾冰山的現代派及結構思維有不同的精神。 素菲老師引起我對現象學和社會建構論的興趣,讓我去涉獵很多相關領域的知識。剛好最近夥伴們在讀《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這本書,在讀書會的分享中我提到用現象學的脈絡可以理解敘事治療回顧歷史的原理,夥伴們很有興趣,希望我能更完整地詮釋我知道的概念。 我想從素菲老師提到敘事治療有七個主要前提與假設開始,她曾表示基本上七個 prepositions 奠定敘事治療問話的基本立場。她的圖像是七個假設的立場像是直立的軸心,其他的各種敘事問話,都不會偏離軌道了。我想可以從這些前提和假設出發,思索現象學的三種脈絡,也就是時間流、歷史性、語言性來對應敘事治療的應用。 素菲老師在《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提到: 敘事治療認為在人們的世界只有主觀真實而沒有客觀真實,我們的自我認同是被社會建構的,我們敘說的心理歷史也是建構出來的。我們必須經由自我的創造和環境的互動才能建構真實的主體經驗,我們有能力把自己視為主動創造者,可以從主體經驗中超越社會環境所加諸的限制。 敘事治療是一種治療的立場,而不是一種理論: 強調人怎樣敘說自己的知識 重視脈絡甚於內容 是去理解人怎樣敘說自己的知識的學問 是心理師與來訪者共寫故事的再建構過程(黃素菲,2018,《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第三章) 假設一:強調故事是經驗的基本單位 故事敘說的要素 串接 我們永遠被故事所圍繞,呂格爾說:「敘說之於人就像大海之於魚。」(王文融譯,2004/1984),魚被水圍繞,人被故事圍繞,魚離開水就無法存活,人離開故事就失去意義。 來訪者可以成為他們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要作者,心理師的任務是去瞭解有那些故事/主題在塑造一個人的生命...